您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 > 教职工学习网 > 美文共赏

【人民日报评论】世界读书日,用阅读感受卡西莫多的忧伤

来自:办公室   发布时间: 2019年04月24日 点击:

  今天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,让我们来聊聊读书,谈谈阅读。

  

  先来讲一个故事。不久前,巴黎圣母院的一把大火让世界为之痛恻。《巴黎圣母院》一书重登畅销书榜首,朋友圈里却闹出了“今夜我们都是阿莫西林”这样的乌龙。原来,有人将《巴黎圣母院》里的卡西莫多错当成消炎药阿莫西林,故而有网友打趣,“今夜,卡西莫多失去了他心爱的姑娘,终究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,甚至还失去了他的名字”。

  

  这样的故事令人捧腹,也引人忧伤。有读者表示,“买书如山倒,读书如抽丝”。的确,一边是不断攀升的图书销售额,2018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码洋规模达894亿元,同比增长11.3%,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书正在被消费者带回家。但“阿莫西林”式的错误表达、遇到好玩的事只会“哈哈哈”的贫乏语言仍不时在网上流行,从侧面印证还有不少书其实并没有转化成阅读体验。购买书籍或者拥有书籍本身,并不等于推崇阅读、热爱阅读。或是一时兴起,或是因为忙碌,书里的世界自然也就擦肩而过。

  

  诗意人生,不应该是空有其表的外壳,还要有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的内在;不应该只有附庸风雅的形式,还要有“书卷多情似故人”的精神体验。为什么要读书?一位网友的回答有意思:看到美景时,其他人只会说“厉害了”,然后拍照发朋友圈时,你却因为心中淌过那一句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而感动到热泪盈眶。诚如所言,“你如今的气质里,藏着你走过的路、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”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书籍不应是任人摆布的装饰品,也不该是曲高和寡的艺术品,而要成为潜移默化、润物无声的日用品。  

  

  “智者阅读群书,亦阅历人生。”说到底,在一个知识快速迭代、信息大量过剩的时代,我们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认知能力。展望未来,随着人工智能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,很多简单、重复的工作或许将被“算法”取代,每个人都面临着“重新发明自己”的挑战。一个人不可能终身都依靠某种一成不变的本领,也不可能只是作为信息的接受者,而应该不断让自己具有“算法”所不具备的想象力、判断力与认知能力。这就需要通过阅读来实现。在真正的阅读中,我们才能感受到巴黎圣母院里卡西莫多的忧伤,在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中完成自我精神的刷新,从而不断创造出一个不被计算机技术取代的新的自我。

  

  换句话说,通过阅读,我们才能理解过去;也只有通过阅读,我们才能应对未来。这也是建设书香中国的题中之义。如今,线上市场依然火热,实体书店逐渐回暖,一些图书馆晋升城市地标,小图书甚至在精准扶贫中书写“大文章”……这意味着,“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”的夙愿正在加快实现。但是,也有一些地方与读者需求还不相适应,一些做法仍然在制约阅读率和阅读量的提升。例如,有的农村书屋平日里大门紧锁、无人问津,成了“用心维护的摆设”;有的学校图书馆建了、图书买了,但不向学生开放,成了“被遗忘的角落”。换个角度看,让这些闲置的图书“动起来”“活起来”,就能成为促进全民阅读、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推动力。

  

  “如果有一天,我独自漂流在茫茫大海上,我会选择一本书为伴”。在1974年国际儿童图书节的献词上,一位作家这样说道。相信这种陪伴,一定是透过纸张的心灵对话、超越言语的灵魂共鸣。不妨在这个书香四溢的季节,打开一本书,遇见一个新的世界和自己。

  

  这正是:书到用时方恨少,我们不是消炎药。不如翻开书一本,充实眼界和头脑。

  

  各位晚安。

原文链接: 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?__biz=MzA4OTIyMjUyOQ==&mid=2654639318&idx=1&sn=dd256fff1212ea6fccd6ea5a37939340&chksm=8bd00838bca7812e2e868b661b2ef0ac4cf97c84da696a034ff6d3707b521bc23265edff0107&mpshare=1&scene=23&srcid=#rd

  (文 | 盛玉雷)

编辑:张丽萍
上一篇: 下一篇:

版权所有:山东技师学院  法律顾问单位:山东保君律师事务所  微信ID:isdjsxy   邮编:250200

学院地址:山东省济南市经十东路2号  电话:0531-87022678(办公室)  87022976(招生咨询)  鲁ICP备05042441-1

中科汇联承办,easysite内容管理系统,portal门户,舆情监测,搜索引擎,政府门户,信息公开,电子政务